药通网欢迎您!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
提示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法规 > 正文

“苦”黄连酿出“甜”产业

来源:中国中医药网 浏览:262次 时间:2025-09-19 08:05:50

初秋时节,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的黄连交易市场里,药香弥漫,客商云集。药农们捧着晒干的黄连根茎,脸上满是笑意——这味曾承载着深山劳作艰辛的“苦药材”,如今已成为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“甜产业”。


作为“中国黄连之乡”,石柱凭借近700年的黄连人工种植历史与新时代下的全产业链创新,让黄连从“田间”走向“世界”,书写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,道地药材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。


道地根基筑牢“甘甜”起点


“一株黄连要长5年,以前在坡上刨土、搭棚,苦得很。现在有了科学种植技术,还能拿到稳定收益,日子甜着呢!”在石柱县六塘乡三坪村的黄连种植基地里,村民李大姐一边察看黄连长势,一边算起“增收账”,“在科学种植技术的帮助下,有效成分含量提高了,咱们的收入也更高了。”


石柱黄连的“甜”,始于过硬的道地品质。早在唐天宝元年,石柱黄连就有“上贡黄连十斤”的历史记载;元末明初,当地农人开启人工种植,传承至今形成“枝肥、肉厚、条长、色艳”的独特品质——其药效基础物质小檗碱含量最高达9.5%,远超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5.5%的标准。2017年石柱黄连生产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,目前正冲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道地性优势持续凸显。


近年来,石柱打破“与林争空间”的困境,统筹森林保护与产业发展,开发林地空间,创新推广林下种连新模式,常年保持黄连在地面积7.2万亩以上,累计建设5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基地120个,建设GAP(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)基地1.8万亩。


种植端的“甜”更体现在联农带农多元利益联结机制上。重庆市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、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院长彭锐介绍,近年来,石柱县依托重庆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支持政策,推行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引进和培育重庆旺隆黄连科技有限公司、重庆泰尔森制药有限公司、重庆中村农产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10家,发展专业合作社68家,规模种植户320余户,推广黄连规范化生态种植模式,打造了“中国优质中药材黄连示范基地”,为连农提供“种子、技术、销售”全链条服务。如今,石柱县1.1万余户农民深度融入黄连产业链,种植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.5万元,“苦黄连”真正变成了“致富良方”。


深加工酿就“醇香”产业


“以前黄连要晒干、打包运到外地加工,损耗大、利润薄。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趁鲜切制,药效保住了,价格还能涨不少。”在重庆泰尔森制药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,新鲜黄连经自动化生产线清洗、分拣、切片、烘干,24小时内就变身厚度均匀的黄连片或黄连段——这处细节变化,正是石柱以深加工破解“苦药材”增值难题、酿就“醇香”产业的生动缩影。


长期以来,传统黄连加工存在“二次浸润导致有效成分流失”“切片规格不一影响药效”等痛点,制约产业价值提升。石柱县瞄准黄连切片市场供应缺口,主动出击,全力推动本土中药材企业加工转型,积极探索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发展,着力推动中药材趁鲜切制加工,不仅减少了成分流失和质量损耗,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大提升产地经济效益,实现中药材产业向中医药产业延伸,“苦黄连”正源源不断地释放“甜效益”。


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会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、重庆市药监局遴选发布的“重庆市第一批中药材产地加工(趁鲜切制)龙头企业名单”中,石柱县5家上榜企业的主营业务均为黄连,且均配备现代化黄连加工车间。共带动石柱县上半年中医药产业链价值同比增长50%以上,为石柱县打造“现代黄连加工产业园”奠定坚实基础。


位于黄水镇的重庆旺隆黄连科技有限公司是集黄连生产、加工、购销与出口为一体的现代科技企业。目前,该企业已签约700多户连农,建立起1.5万余亩黄连GAP认证基地。“从种子筛选、种苗培育、农资提供到农事预警,我们为乡亲们提供全链条服务,带着大家种出好黄连。”重庆旺隆黄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平安介绍,公司年均种植与采收黄连3000亩,年产750吨,产值达2亿元。


在黄连产品开发领域,石柱县深挖本土资源禀赋,放大道地药材特色优势,构建起梯次分明的全产业链产品矩阵,真正让黄连实现“全身皆宝”的价值最大化——以黄连花为原料,研发出黄连花茶、黄连花菜等独具土家风味的地方特色食品;以黄连根茎为核心原料,推出“五黄养阴颗粒”等符合临床需求的中成药;以黄连须根为原料,研制出黄连须散等中兽药;以黄连提取物为基础,开发出黄连牙膏、黄连香皂等贴近大众生活的日化产品。全方位覆盖食品、医药、日化等多个领域。


深加工的成果,最终通过市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“甜蜜收益”。位于石柱县黄水镇的黄连交易市场,已成为全国黄连交易的“风向标”和最大集散地。每天清晨,市场内药香弥漫,来自安徽省、湖北省等地的客商围着摊位,捻起干爽的黄连条仔细查验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张华介绍,该市场年交易量超过4000吨,占全国交易量的90%,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,开发高附加值产品80余个。“目前石柱黄连还远销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等地,土家山寨的‘小黄连’连通了‘大市场’,登上了‘大舞台’。”他说。


科技创新解锁全链“甜效益”


在黄连GAP认证基地内的大数据监测平台上,每块田间黄连的生长动态数据实时跳动,为种植管理提供精准支撑。这是重庆旺隆黄连科技有限公司扎根石柱县黄水镇,践行“龙头企业+科研+基地+农户+合作社”模式的生动日常。


“我们与西南大学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,进一步深化石柱黄连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。”彭平安说。


据悉,该企业与西南大学、温州海鹤药业有限公司、重庆市北碚中医院共同研究的“黄连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应用”成果获得2022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助力延长黄连产业链。


此次获奖的攻关成果,围绕黄连全产业链痛点精准破局:在种植端,通过优良品系筛选、土壤处理技术等新技术集成,克服了根腐病和连作障碍,将黄连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;在加工端,改变了持续几百年的黄连加工不能水洗的传统工艺,使黄连得片率提高8%~10%,资源利用率达到了100%,综合效益提高了20%以上;在产品开发端,将废弃的黄连花开发为黄连花茶,将黄连灰渣开发成黄连牙膏和抑菌液等大健康产品,大幅度提升了黄连副产物的价值。


全产业链布局更让“苦药材”焕发多元“甜效益”。石柱正加快构建“种植—加工—研发—康养”融合发展体系:在国药太极石柱产业园,黄连从切片到制成中成药实现“一站式”生产;在黄连农耕文化博物馆,游客可沉浸式体验种植历史与药用文化;黄水镇更推出“黄连康养之旅”,开发葛根芩连汤等康养产品,将黄连的药用价值与高山旅游深度融合。


“我们将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,奋力打造全国黄连种植高质高效供应区、黄连产业集群发展融合区、黄连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区、联农带农创新创业孵化区,促进黄连产业高质量发展。”张华表示,未来,石柱计划将黄连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,建成黄连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价值链“三链”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,着力打造辐射全国、面向世界、具有石柱辨识度的50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和全国知名中医药康养目的地。


会员评论

发表评论

用户名:匿名  匿名回复

0/500

实力认证

我的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