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,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、甘肃中医药大学、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共同起草的《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岷当归》国家标准正式实施。这是我国首个针对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过程制定的国家标准,标志着我国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进入新阶段。
岷县被誉为“中国当归之乡”,“岷归”产量占全国80%以上,出口量占比超90%。然而,长期以来因缺乏统一生产技术规程,导致当归品质不稳定,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历时近20年研究,新标准全面规范了岷当归从产地环境、种苗繁育、田间管理到采收加工、包装贮存的全流程操作,并建立生产记录追溯体系。
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副处长严辉介绍,该标准的实施意义重大:“随着市场对道地药材需求的激增及周边区域当归种植规模的扩大,生产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规范操作。在国家层面对‘岷当归’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总流程进行统一规范,对于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、将中医药材质量提升至更高水准至关重要。”
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农艺师包亚军表示:“国标的发布实施,对岷县道地药材及当归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双重意义。一方面直接促进标准化、规范化种植;另一方面,通过标准化的指导,有效解决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,对擦亮‘岷县当归’这块金字招牌至关重要。”
近年来,岷县积极响应省市打造“中国药都”的战略部署,立足资源禀赋,坚持“道地、绿色、生态”核心,着力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和丰富业态。此次《岷当归》国家标准的实施,为岷县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标准化制度支撑,将有力推动当地产业规范化发展,进一步擦亮“岷县当归”品牌,助力中医药产业整体升级迈向新高度。

上一篇: 亳州将迎中医药和中药...
下一篇: 关于印发基孔肯雅热诊...
发表评论
用户名:匿名 匿名回复
0/50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