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通网欢迎您!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
提示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法规 > 正文

安徽:科技赋能千年岐黄焕发生命力

来源:中国中医药网 浏览:236次 时间:2025-08-17 08:00:08

当“老祖宗的智慧”邂逅现代科技,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近年来,安徽省以“中医药+现代科技”深度融合为突破口,在传统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道路上捷报频传,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不仅为中医药现代化插上腾飞的“翅膀”,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安徽答卷”,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
科技破壁:为传统中医药注入新活力


2025年首个工作日,安徽省委、省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,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方向。“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”,省委书记梁言顺的讲话掷地有声。省长王清宪持续推动实施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。


随后,一系列举措的出台,包括提升人工智能底层能力、推动现代科技与中医药深度融合、支持建设华佗中医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、发布《现代中医药人工智能场景机会清单》、补助中医药人工智能项目、设立相关基金等,吹响了安徽以科技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号角,铺开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徐徐蓝图。


在具体实践中,科技赋能成效显著。舌诊作为中医“四诊”的重要组成,安徽省首次将微波等离子光源应用于舌象采集,打破传统光源限制,研发的多模态舌象采集样机开创了舌诊数据采集新模式。在此基础上,国内外首个将中医舌诊应用于体质辨识的医疗器械软件——中医舌诊体质辨识软件,推动舌诊技术从经验传承迈向标准化、智能化。


在新安医学活态传承领域,安徽省建成中国中医古籍数字资源库新安医籍馆平台,近400本新安古籍文本化,让珍贵的中医典籍“活”起来;基于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疗风湿病的经典验案、运用中西医药智能和定量分析技术与系统开发的“加味清络饮”,成为首个定位抑制类风湿关节炎血管增生的创新药物,已写入相关中医诊疗团体标准并完成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。


“要抢抓机遇,强力推进我省AI+中医的发展。”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、主任邢程表示。从古籍活化到新药研发,从诊疗技术革新到传承模式升级,科技正以燎原之势为安徽中医药注入澎湃动能,让千年岐黄之术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跨越时代的生命力。


跨界融合:重塑中医药研究范式


在科技破壁打开的创新空间中,安徽以“中医药+多学科”的跨界融合为支点,进一步撬动中医药研究范式的革新,为产业发展注入更深层、更持久的活力。


安徽省组建跨学科团队,汇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、清华大学李梢等顶尖人才,融合前沿生物技术与中医药理论,首次阐释脑脾轴、咽脑轴调控胃系疼痛及焦虑的神经机制,为针灸治疗胃系病症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;构建的人源胃类器官模型,精准模拟胃炎癌转化不同病理阶段,为胃病研究搭建了“微型实验室”。


在智慧诊疗领域,国医大师智能传承系统四诊仪、舌面脉采集系统获批II类医疗器械,其中四诊仪已完成1000万元成果转化,并在多家医疗机构投入使用。基于安徽名老中医经验构建的智慧诊疗系统,也已开展示范应用,让“名老中医的智慧”走进寻常百姓家。


中药智能制造领域同样亮点纷呈。安徽省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依托系列国家项目,研发出近红外中药材AI检测系统,解决了大宗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无损监测的关键难题。该系统配套多形态装置、移动平台及云端网络,构建起“现场—云端”全流程智能检测体系,其便携装备显著提升质控标准化,为中药智能制造提供从田间到实验室的数字方案,推动产业向数据驱动转变。


在智慧中药服务领域,安徽创新打造“智慧中药房”模式,深度融合“互联网+中医药”,实现中药饮片从处方到配送的全流程精细化、透明化管理。这一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中药饮片质量,优化了资源配置,还提高了服务覆盖面,成功将优质中医药服务延伸至村级,为“互联网+中医药”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经验。


与此同时,标准体系建设同步发力。《高价值中成药培育指南》成为国内首个相关团体标准,《中医医案数据质量控制规范》获批安徽地方标准计划项目,一系列标准的制定,让中医药诊疗从“经验型”向“规范化”转变。


走向世界:皖医皖药彰显国际影响力


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,安徽中医药大学科技转化成果——云诊科技中医AI日语版引发国际关注。目前,云诊中医AI诊断系统已适配多语种(英语、法语、泰语、日语等),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提供中医药数智化解决方案选择,打造出“智慧中医安徽造”的中医药创新名片。


“我们的战略思考是以‘一带一路’为契机,让中医人工智能带着‘安徽造’的创新基因与底色,用多语种数智化方案,把中医药诊疗数智化成果转化为国际健康服务通用选项,将千年中医智慧转化为全球可共享的健康力量。”合肥云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晓亚表示,从而推动中医药从“走出去”到“融进去”深度跨越,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医药创新发展的中国故事。


另一边,皖产道地药材的国际化步伐也在加快。霍山石斛研发出原浆、清润膏等产品,实现销售收入9800万元;2024年世界传统医药大会上,“霍山石斛生态种植技术创新实现中药材提质增效”项目,作为13项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之一展示发布。亳白芍基于总苷的纳米制剂技术提升了肠道吸收效率,研发的外泌体面膜等产品成功落地,让“皖药”品质得到市场广泛认可。


安徽中医药的“走出去”之路,步履铿锵。


从科技赋能到跨界融合,从标准建设到走向世界,安徽正以创新为笔,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画卷上不断添墨加彩,书写着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篇章。


上一篇: 山东延长中药材产业链...

下一篇: 没有了

会员评论

发表评论

用户名:匿名  匿名回复

0/500

实力认证

我的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