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宝元栈乡竹字下村,红景天、苍术、防风等中药材秧苗长势喜人,散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,描绘出一幅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美丽画卷。种植户正抢抓晴好天气,开展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,一幅“药田铺绿、农户增收”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“家里种了10亩红景天、7亩防风,今年秋天防风就能采收了!”竹字下村党员尹龙蹲在田埂边,轻抚着长势正旺的药材苗,笑意盈盈地算起增收账,“乡里一直鼓励咱们种中草药,这产业可比种普通庄稼划算多了。现在全村种了600多亩中药材,大伙儿都跟着产业转型的‘顺风车’,奔着增收致富的‘快车道’往前赶呢!”
“乡村振兴,产业是基础。宝元栈乡采取‘党组织+合作社+基地’帮带农户的模式,把党组织嵌在产业发展‘链条’上,把党员植入产业发展‘关节’中,在中药材种植发展上下足功夫,用足用活党建引领‘致富经’。”宝元栈乡党委书记王海龙说,该乡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着力点,将党建引领同组织赋能、集体经济、示范带动相结合,以“支部领着产业走,党员带着群众富”的发展模式,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。
该乡围绕中药材优势产业,通过“一对一”“点对点”开展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,带动全乡农民种植红景天、苍术、白鲜皮、苦参、防风等中药材20余种,全乡发展3500余亩中药材,从零散试种到规模发展,中药材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“药”匙。
产业链的延伸让“好药材”卖出“好价钱”。在河北塞罕金葫芦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智能化中药材联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。净选、清洗、润制、烘干、分级等工序一气呵成,每小时可生产黄芪等中药饮片1吨以上。自投产以来,企业已构建起从中药材初加工到精深加工、从包装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,让当地药材实现了从“田间地头”到“医药柜台”的跨越,完成了从“小而散”种植到“全链条”发展的转型。
近年来,围场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,坚持“因地制宜、特色发展”理念,持续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。通过大力扶持中药材专业协会和合作社,推广“公司+合作社+农场+示范园+农户”的利益联结模式,让农民在种植、加工、销售各环节共享产业红利。同时,以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为依托,建成中药材仿野生驯化种植、中药饮片加工、新药研发等多个技术创新平台,打造现代中药材新品种、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,加速推动县域中药材品种改良和技术升级,让围场道地中药材香飘更远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。

上一篇: 千年药香沁陇原
下一篇: “种子银行”有多神?...
发表评论
用户名:匿名 匿名回复
0/50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