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归是否继续下滑?

作者:杨鹏 浏览:592 2025-10-31 11:22:34

2025年10月,当归主产区甘肃岷县、渭源等地鲜货集中上市,市场统货价格已跌至每公斤50元左右,较2024年同期的80多元跌幅超37%,较2023年峰值160元更是下跌68.75%。从鲜货市场成交数据看,当前药厂货成交价43元,个子货48元,切片货54-59元,鲜货按包交易价450-480元/包,价格体系全面低于去年同期。面对持续下行的行情,市场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:当归价格是否已触底?后续是否会继续下滑?



一、价格持续下滑的核心驱动因素

当归行情的下行并非偶然,而是供给、需求、政策与资本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,且各驱动因素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。


供给端的产能过剩是价格下滑的根本原因。2021年至2023年当归价格的持续暴涨,从23元一路攀升至160元的历史峰值,极大激发了种植户的扩种热情。当归生长周期为一年,短期扩种即可快速释放产能,2025年主产区在地面积较2023年扩张超40%,叠加气候条件适宜,总产量较去年增加35%以上,直接打破此前的供需平衡。据相关网站监测,2025年包括当归在内的384个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总产量达580万吨,远超500万吨的市场需求,整体过剩率16%,根茎类药材过剩问题尤为突出。同时,前期高价时积累的社会库存约1.2万吨,当前新货与老库存叠加,市场流通量处于近五年高位。


需求端的疲软进一步加剧了价格压力。下游中成药企业受国家集采影响,利润空间被压缩30%-50%,不得不采取保守采购策略,压价收货成为常态。以当归为核心原料的复方当归注射液、当归补血口服液等重点品种,2025年采购量同比下降12%。中药饮片领域受临床使用限制影响,医院端用量增长不足5%,而新兴健康品市场虽保持增长,但当归精油、养生茶饮等产品的需求增量仅能消化约8%的新增产能,无法扭转整体供需失衡格局。


政策与资本因素加速了行情回调。《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(GAP)的深入实施,推动行业加速清理非规范化种植货源,大量无法提供溯源证明的当归集中流入市场,这类货源价格较合格货低15%-20%,进一步拉低市场整体报价。同时,前期介入中药材市场的游资在监管趋严背景下加速撤离,当归作为曾经的热门品种,资本持仓占比从2024年的18%降至当前的5%以下,短期抛压加剧了价格跌幅。


二、支撑价格的潜在利好因素

尽管当前行情承压,但市场中仍存在部分潜在利好因素,可能限制后续价格的下滑空间。


优质货源的稀缺性开始显现价格韧性。在产能整体过剩的背景下,符合GAP标准、农残重金属达标且可提供全程溯源的优质当归占比不足20%,这类货源因下游龙头企业刚性需求支撑,价格跌幅控制在20%以内,当前报价稳定在65-70元,与普通统货价差扩大至15元以上。龙头企业2025年上半年中药资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,印证了优质药材市场的稳定性,也为优质当归价格提供了底部支撑。


产区种植意愿出现松动迹象。随着价格跌至50元/公斤左右,部分产区种植户亩均收益较2023年下降60%以上,已有农户开始减少2026年种植计划。据调研,甘肃岷县部分乡镇2026年意向种植面积已下调10%-15%,若这一趋势扩散,将为后续行情反转埋下伏笔。


短期刚性补货需求可能引发价格阶段性企稳。当前一级批发商库存周期降至35天,较正常水平缩短20天,二级零售商普遍采取"随用随补"策略,库存处于近三年低位。随着11月冬季养生需求启动,下游或出现阶段性补货,可能带动价格短暂企稳。


图示:当归片


三、后市行情走势预判:短期承压,长期趋稳

综合供需基本面与市场变量分析,当归价格短期仍有下滑压力,但跌幅将逐步收窄,长期有望在2026年上半年触底趋稳。


2025年11月至12月,价格仍将处于缓慢下行通道。此阶段主产区产新进入尾声,剩余新货将集中入市,预计统货价格可能跌至45-48元区间,但优质货价格将维持在60元以上,价差进一步拉大。主要原因在于:一是过剩产能尚未完全消化,新货上市量仍处高位;二是下游企业年底资金压力较大,采购力度难以显著提升;三是资本撤离后的市场信心修复需要时间,短期缺乏主动拉涨动力。


2026年1月至6月,价格有望逐步触底企稳。随着2025年产新货消化过半,市场关注点将转向2026年种植面积变化,若实际种植面积缩减超15%,市场预期将发生转变。同时,春季养生需求旺季到来,叠加中成药企业备货周期启动,需求端支撑力度增强,统货价格或稳定在45-50元区间,优质货可能出现5%-8%的小幅反弹。


中长期来看,当归价格难以重现2023年的暴涨行情,大概率进入"低价位震荡、优质优价"的常态化阶段。一方面,经过本轮产能出清,种植户盲目扩种的冲动将显著减弱,供需关系逐步回归理性;另一方面,GAP标准的持续推进将使质量成为定价核心要素,普通货与优质货的价格分化将成为常态。


图示:当归片


四、产业链应对策略与风险提示

面对当前行情,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需针对性调整策略,防范风险的同时把握机会。


种植户层面,应坚决摒弃"追涨杀跌"思维,优先缩减普通品种种植面积,转向培育符合GAP标准的优质品种,通过提升产品质量获取溢价空间。建议与龙头药企签订订单种植协议,锁定保底收购价,降低市场波动风险。同时,加强田间管理技术学习,通过提高单产和品质对冲价格下行压力。


经营商户层面,需严格控制库存规模,避免在价格未企稳前盲目抄底,库存周转周期应控制在45天以内。采购重点向优质可溯源货源倾斜,建立优质货与普通货的分级库存体系,满足不同下游需求。密切跟踪产区种植面积变化与下游补货动态,及时调整购销策略。


下游企业层面,可采取"分批采购+锁定优质货源"的组合策略,在价格低位适度增加战略储备,但需聚焦合格货源。中成药企业应加强供应链管理,与优质种植基地建立长期合作,确保原料质量稳定;健康品企业可加大产品研发投入,拓展当归深加工场景,提升产品附加值,降低对原料价格的敏感度。


需要特别提示的是,若2026年主产区出现极端天气导致减产,或政策层面出台重大扶持政策,可能打破上述行情预判,需持续关注相关动态。但从当前基本面看,短期内当归价格继续下滑的概率仍大于反弹概率,市场参与者需保持谨慎。


注:本文章来自作者投稿投稿,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,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。

上一篇:香砂大涨待何时 下一篇:没有了

会员评论

  • 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

用户名:匿名  匿名回复

0/500

提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