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止血化瘀
血余炭由人发煅烧而成,其炭化结构能吸附血液并促进血小板聚集,适用于多种出血症状。对肺热咯血可配伍白茅根,对胃热吐血常与大黄炭同用,外伤出血可直接外敷。该作用与炭素的多孔吸附特性及钙离子释放有关。
2、生肌敛疮
血余炭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,对慢性溃疡、褥疮等难愈性创面有收敛作用。使用时多与炉甘石、煅石膏配伍制成散剂外敷,通过吸附创面渗出液形成保护膜,同时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愈合。
3、利尿通淋
血余炭对下焦湿热所致小便涩痛、血尿具有缓解作用,常与滑石、车前子等利尿药配伍。其机制可能与炭颗粒吸附尿路炎症介质有关,但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以免加重电解质紊乱。
4、解毒消肿
血余炭可外敷治疗虫蛇咬伤、疔疮肿毒,通过吸附毒素减轻局部红肿热痛。古代医案记载其与雄黄配伍治疗疔毒,现代研究显示其多孔结构能吸附部分生物毒素。
5、调经止带
血余炭对血热型月经过多、崩漏及赤白带下有调理作用,常与棕榈炭、茜草炭组成止血方剂。其炭质能吸附子宫内膜出血灶的纤维蛋白溶解酶,但需辨证配伍以免留瘀。
使用血余炭时需注意,阴虚血热者宜配伍生地、丹皮等凉血药,避免单用久服导致燥热;外伤使用前应严格清创消毒,感染性创面需配合抗生素;内服剂量一般3-10克,宜包煎或研末冲服;储存需防潮以防药效降低。日常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,但应避免与茶同服影响铁质利用。

发表评论
用户名:匿名 匿名回复
0/50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