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戟天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,以下是巴戟天的种植技术:
选地与整地
育苗地:选择避风向阳、靠近水源的东坡或东南坡,土壤应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,并有一定的遮荫条件。播种前需翻耕土壤,使其充分风化,然后细碎土壤,做成宽1米、高20厘米的畦,畦面覆盖火烧土,再铺上一层干稻草,点火烧成灰以消毒和提高土温。
种植地:选择林中空地或坡度25°~30°的山坡中下部,土壤应富含有机质、土层深厚、质地疏松。冬季清除灌木和杂草,保留部分树木作为遮荫,深翻土壤,去除有害树根。春季再细碎土壤,沿等高线作成宽1~1.2米的梯地,畦面外高内低,设置排水沟,按株距30厘米挖穴,穴内施入火烧土和腐熟的过磷酸钙等混合肥料。
繁殖方法
扦插繁殖:选择1~2年生、无病虫害、健壮的藤茎,截成长5厘米的单节或10~15厘米具有2~3节的枝条作为插条,上端保留叶片,下端剪成斜口,扦插于苗床或种植地,覆盖土壤,露出地面部分不宜过多,保持湿润。
块根繁殖:选取肥大均匀、无病虫害的块根,截成长10~15厘米的小段,斜放于苗床沟内,覆盖土壤,露出土面1厘米左右。
种子繁殖:选择健壮、无病虫害的植株留种,果实成熟后采摘,清洗种子,选取色泽红亮、饱满、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或湿沙保存。播种期以10~11月或次年3~4月为宜,点播或撒播,覆盖薄土。
定植
春秋两季均可定植,春季雨水充足,秋季以立秋至秋前为宜。起苗时剪去部分枝叶,保留3~4节枝条,用黄泥浆根,按株距30~50厘米挖穴,每穴栽苗1~2株,根系应舒展,栽后压实土壤,适当遮荫。
田间管理
遮荫:扦插后设置遮荫棚,控制遮荫度,育苗后期保持在30%左右。
水分管理:保持土壤湿润,适时浇水,避免干旱和水涝2。施肥:苗期施用石灰、草木灰等,生长期间以有机肥为主,避免施用有害化肥。
修剪:适时修剪藤蔓,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积累。
病虫害防治:主要有茎基腐病,加强田间管理,发病后及时处理病。
采收与加工
一般定植5年后收获,冬季采挖肉质根,避免损伤,晒至半干,捶扁后继续晒干,按规格剪成短节,分级保存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有效种植巴戟天,确保其产量和质量,为中药材市场提供优质原料。
上一篇: 贝母种植,要掌握哪些...
下一篇: 马齿苋播种全指南:3...
发表评论
用户名:匿名 匿名回复
0/50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