蕲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(Güenther)的干燥体。多于夏、秋二季捕捉,剖开蛇腹,除去内脏,洗净,用竹片撑开腹部,盘成圆盘状,干燥后拆除竹片。
【性状】 本品卷呈圆盘状,盘径17~34cm,体长可达2m。头在中间稍向上,呈三角形而扁平,吻端向上,习称"翘鼻头"。上腭有管状毒牙,中空尖锐。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"V"形斑纹17~25个,其"V"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,习称"方胜纹",有的左右不相接,呈交错排列。腹部撑开或不撑开,灰白色,鳞片较大,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,习称"连珠斑";腹内壁黄白色,脊椎骨的棘突较高,呈刀片状上突,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,多为弯刀状,向后倾斜,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。尾部骤细,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。气腥,味微咸。
伪品
1、百花锦蛇 为游蛇科动物百花锦蛇Elaphe moellendor ffi(Boetlger)的干燥体。呈圆盘状,头盘于中央,呈方圆形,先端较窄,无颊窝。头背有对称大鳞,体背部灰黑色.脊部有深褐色的大斑纹交错排列。背鳞平滑或微具棱,体中部有鳞片27行,尾较长,尾端无角质鳞片。气腥,味微咸。
2、眼镜蛇 为眼镜蛇科动物眼镜蛇Naja naja(Linnaeus)的干燥体。呈圆盘状,头盘于中央,呈椭圆形而扁平,颈部有浅色不规则的“眼镜状”斑纹。上唇鳞7枚,口内具沟状牙。头背有对称大鳞片,背部黑褐色,有单或成双排列的波状横斑纹,背鳞中段21行,平滑。腹部灰白色,尾细。
3、金环蛇 为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(Schneider)的干燥体。呈圆盘状,头盘于中央,呈椭圆形而略圆。上唇鳞7枚,口内具沟状牙。头背有对称大鳞片.头背和背部棕褐色,有金黄色宽4~5鳞片的横斑纹,背鳞中段15行,平滑,尾下鳞单行,尾细。
4、银环蛇 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干燥体。呈圆盘状,头稍大于颈且头在中央,尾细常纳于口内。鼻鳞2片,鼻孔椭圆形。体鳞光滑,全身概为15列,背部中央的1行鳞片特别大,呈六角形。腹鳞200~218行,肛鳞l片,尾下鳞单行,40~51片。尾细长而尖,体黑色,腹部白色,略有灰黑色小斑点。气微腥,味徽成。
5、滑鼠蛇 为游蛇科动物滑鼠蛇Ptyas mUCOSus(Linnaeus)的干燥体。呈圆盘状,头盘于中央,呈椭圆形,无颊窝。口内上颌全为同型邪齿,上唇鳞8枚。头背黑褐色,有对称大鳞,体背部横棕色,有无规则的黑色横斑。背鳞平滑,体中部有鳞片17行.尾较长,尾端无角质鳞片。
发表评论
用户名:匿名 匿名回复
0/500字